在苏联时期股票配资资金,每年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的庆祝活动都是全国性的盛事,尤其是在首都莫斯科,各类庆典活动更是规模宏大、热闹非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五一劳动节当天必定会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1970年的五一节也不例外,莫斯科的主要街道上挤满了欢庆的人群,游行队伍中高高举起的CCCP标志格外醒目——这是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俄文缩写,象征着这个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庞大社会主义联盟。
在苏联官方的意识形态宣传中,苏联被塑造成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国家,苏联共产党则自诩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利益代表。因此,起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在苏联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每年这个时候,苏联各地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通过精心组织的群众集会、文艺演出和游行,向国内外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与革命导师列宁密不可分。在1970年的五一游行中,随处可见列宁的巨幅画像和雕塑,一队队身着节日盛装的苏联女工高举印有列宁肖像的红色旗帜,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红场。整个莫斯科城仿佛变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街道两旁悬挂的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的画像与迎风招展的红色旗帜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典型的苏联式节日图景。 在游行路线的重要节点,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大幅肖像。这位自1964年起执掌苏联大权的领导人,在其任内大力推行个人崇拜,他的形象被广泛用于各种政治宣传。当时的苏联媒体经常报道勃列日涅夫接见工人代表、视察工厂的新闻,试图塑造其亲民形象。然而,这种刻意营造的个人崇拜与列宁时期倡导的集体领导原则已相去甚远。 时过境迁,如今的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领土和国际地位,但早已转型为资本主义国家。曾经遍布街头巷尾的列宁雕像大多被拆除或移走,苏联时期的意识形态符号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在当代俄罗斯,五一劳动节虽然仍是法定假日,但已失去了昔日的政治色彩,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休息日。曾经被奉为圭臬的列宁思想,在今天的俄罗斯社会已鲜少被人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对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追求。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政治体制的更迭,更折射出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迁。 发布于:天津市七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